家居行业消费升级,手工创意文化悄然复兴

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原创性设计元素逐渐颇受青睐。手工创意文化在木材加工领域里也因此悄然复兴。“工业共享平台”的概念为手工创作者以及木工爱好者提供了更多发展机遇—Sandy Sun

 

随着部分传统工业与互联网的快速融合,定制化、个性化、原创性等一系列基于个人喜好的产品越来越备受关注,传统制造业的大批量生产模式正不断地被取代。此外,众多制造企业在当前互联网激烈竞争的环境里,为跻身群雄,突破行业同质化的怪圈,他们会更多地从改善产品设计方面入手,通过增加独创元素以吸引更多消费者的目光。因此,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催生了手工创意文化的复兴。

尽管从加工效率以及生产量要求的角度来看,机械设备带来的自动化生产模式几乎完全替代了曾经的手工制造流程,但是部分技艺精湛的工匠可以靠足够的耐心和娴熟的技能去仔细地完成打磨、雕刻、休整、拼接等每一道工序,能够在不同阶段灵活地使用合适的工具,恰到好处地完成自己的目标作品,或者精确地完成客户的需求,达到设计思维的精细把握以及把情感诉求与作品灵性完美结合的地步,而工业化大规模批量生产手段仍难以达到这一境界。

另一方面,在木材加工领域,手工制作成品更加弥足珍贵,产生极大的感染力。因为木材的材质特殊,需要牵扯到许多设备来完成多种工序。而且它质地柔软,易于加工,由于其分子结构和被切削方式的不同,能够呈现出独特的纹理模式,给人带来温暖、素朴、舒适、洁净、柔软的直接感受,有着安抚人心、调整情绪的基本功能。

然而,传达特殊需求的作品往往来源于个人,数量较少,每个用户的需求也千变万化,不尽相同。他们若想要自己亲自动手制造家具,会受到环境因素的限制,没有足够的场地进行加工;而若想靠家具制造厂实现生产,会因件数过少付出较高的成本。一些创意设计师和木工爱好者也因为家具产品的打样门槛过高,迟迟无法把停留在图纸上的优秀创意转化为实物。目前,一家创新型企业在线上创立了共享平台——博木院,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为各个年龄层热爱手工创意制作的人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共享平台的概念及其创立背景

据该企业执行董事陈超先生介绍,目前中国正在大力推行产能供给改革,有效扶持先进产业、先进产能和先进企业,并淘汰一些落后的、高耗能与高污染的企业,这样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同时,国家也非常支持行业创新,并颁布了一些政策扶持年轻人创业。有了这样的政策框架,再针对木材加工行业:其主要分为工业市场和木工DIY这两种。工业制造已经产能过剩严重,从过去的批量生产转换为现在主流的定制家具;而对于木工DIY行业,随着消费升级与时代观念的变化,年轻人更加讲究艺术品位,他们也愿意花费金钱购买到自己喜欢的、具有特殊意义的物品。所以在这样一个发展背景之下,企业引入了木创文化,并创立了相应的共享平台。

此外,正如上方所提到的,建立共享平台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设计师和木工爱好者,让他们的创意设计实体化,而不止于图纸和构想。木工行业本属于生产制造业,把木材制成家具部件再让消费者长期使用,它少不了创作元素。但是有些创意是无法通过电脑进行基本建模就能够全面地呈现出来,对此,平台的创建者表示:“木工创意作品是一半天作、一半人作,木材不像玻璃或塑料,它是富有生命力的,只依靠电脑或现阶段流行的3D打印技术难以把脑海中的构思想法一成不变地制成实物,原创化受到了强大的阻碍。”此外,设计师也因为高昂的成本对原创木作望而却步。据介绍,设计师如果想要将原本停留在图纸上的创意转换为实物,首先需要打样,而在这个行业里,打样工作往往是批量式,加工厂里进行打样的工人也是以计件制收取报酬,再加上木材又是稀缺资源,价格偏高,所以打样一次木作产品,再把打样品(即家具部件)送去商店里尝试售卖的成本压力巨大。如果设计师想要选择创业渠道,同样需要充足的资金并承受一定的风险。这种现实问题极大地提高了手工木创行业的门槛,也阻碍了中国木业加工原创化设计水平的提高。

所以该企业提出了创新性的概念:用共享工业解决问题。他们通过建立一个平台,让木工爱好者可以体验到真正意义上的定制,而不是通过工业化的技术、数控化来解决批量定制。

在这样一个共享空间里,有先进的设备与工具,齐全的木材匹配、耗材匹配和五金匹配,设计师们可以轻松地做出样品。如果他们想要创业,该空间有充分的资源对接到许多众筹平台,只要作品众筹成功就可以商品化,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创业失败的风险。平台的下游有上千家制造企业,能够对接批量生产与制造,让木创变得简单。

共享平台除了能够为设计师提供更广阔的发展渠道,也进一步推动了手工创意文化的交流。从儿童到工艺成熟的老木匠,各个年龄层的木工爱好者,只要他们富有手工制作的情怀,想要亲手制作出打动心灵的家具作品,都可以借此平台传达自己的情感理念,使得自己的创意让更多人看到。另一方面,尤其是对于小孩而言,他们可以通过这个机会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意潜能、加强数学计算和空间结构想象力、以及提升艺术品位等。

在人口密集度不断上升、土地购置面积趋于下降的中国,利用共享工业空间制造与推广手工木制品更加顺应国情。

 

共享平台未来的发展规划

共享工业平台目前整体处于初创阶段,在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关于平台的发展规划问题,创建人认为,首先是要定位明确,建立相应的孵化基地,需在不同的空间里研究各种可行性。例如在某个厂房与地下车库组建成共享空间,在这样的区域之内配备齐全的木工及水电工具,然后在该区域尝试是否可以进行手工木作,长此以往,了解不同情境下的共享工业空间,再取长补短、择善而从。

其次,这个平台还可以衍生到教育、手工娱乐、原创设计工作室和商业创业领域等。企业将会关注一些商场里或社区内专门侧重手工教育的门店,还有部分职业院校的实训课程,通过让这些学生使用该平台,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如果他们有优秀的创意作品,同样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完成打样工作,展示他们特有的创意思维。

 

结论

任何手工制品不仅凝聚着设计师和创作人的创新智慧,而且相比机械设备制造的产品,它们往往更加精细、独一无二。这类特殊的定制品充满了创造精神,高度融合了定制人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传达出设计者细腻丰富的情感理念以及个人对手工制作的热爱。在消费升级和定制化趋势的带动下,这种独具匠心的作品自然而然更受欢迎,手工创意文化的复兴也由此而起。

此外,手工打造木制品在创造美的同时,也为大众提供更多欣赏美与鉴别美的机会。正如马克思曾经说过:“劳动不仅创造了美的自然界、美的生活和艺术,而且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在未来,木工设计师与爱好者应得到更多的创作机会和传播渠道,打造出富有个人情怀和时代感的手工木制品,这样才能够让后人得以传承,感受到它特有的文化魅力。

亚洲木工业杂志(FDM China)是中国木工专业人士的首选刊物,本刊为包括工艺技术、家具设计与制造、板材制造、原材料处理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在内的广受关注的产业话题提供了最新资讯和专业见解。

FDM China在大中华地区发行纸质和电子版。同时,我刊也推出了一套综合性的网络营销方案,旨在满足客户日益提升的业务需求,并且帮助深化您的品牌效应。